您当前位置:好艺网 >资讯 >浏览文章

张锠浙江展览馆办雕塑展:泥人张第四代这样玩泥巴

点击数(0)
类别:资讯发布时间:2017-05-17 15:54


“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开幕式现场





“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展览现场

  2017年5月15日下午,“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现场展出了一百余年张锠的彩塑、陶瓷雕塑等作品,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认为张锠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融合样本”,并可从装饰性风格、颜色的使用以及题材的拓展等三个方面解读。

  张锠是中国著名雕塑世家“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毕业并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等职。“张锠的艺术脚步与轨迹是将传统艺术记忆背景和现代学院派教学相互融合与探索的过程,他的人生态度和学术风范,堪称德艺双馨。这不仅将他的个人艺术生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并且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他的成就更给予后学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邱运华如此说。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田宇原,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学院副主席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中国民协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等领导和嘉宾莅临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致辞

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学院副主席杭间致辞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邱运华致辞

张锠致感谢辞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田宇原宣布展览开幕 

  在近代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泥人张”彩塑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被铭记。徐悲鸿先生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专门著文记述,评价曰“虽杨惠之,不足多也”。传统的“泥人张”技艺承载了许多书卷之气,亦有人物肖像绘画的技艺借鉴,所塑人物多取自民间生活、风俗、文学与戏曲,手法写形传神,兼具塑容绘质。而“泥人张”第四代的杰出代表张錩先生在其家传技艺和学院体系的双重交汇中,领悟客观形态与主观形式,民族集体记忆与个人体验的关系,并油然将这种心得和理论升华注入自身的创作而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在“泥人张”艺术文脉上卓然有立,名闻艺坛。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家学、名师、才情、勤奋形成了张錩先生雕塑艺术的格局气象。“先生自幼随父习研彩塑,精于传统人物创作。弱冠就学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受教于留法归来的郑可等老一辈先生,学习东西方传统雕塑的造型手法。而立之年执教于母校,后学院并入水木清华,任雕塑专业负责人、装饰艺术系主任、教授之职,在三尺讲坛辛勤耕耘三十余载,且刀笔不辍,勤勉有加,对于雕塑艺术探索不止,历时经年,渐成独具风貌的装饰意象特色。究其根本,其因有三,首为家学渊源,这根深蒂固的血缘文化是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基因;次为得名师指点,那些洋溢着中西精华的雕塑经典乃为范本;三为学术背景濡染,中央工艺美院庞薰琹、张光宇张仃等大师对造型艺术中装饰风的深刻研究和谙熟己成为学院传统,当它与现代设计结合必然将提炼、夸张、组合、适形等手段揉入雕塑创作,以精巧与妙思形成喜闻乐见的形式美学法则,并与内容形态的化而为一,展现出具有装饰艺术学派的作品面貌。毫无疑问,这也是‘泥人张’近二百年历程中之所以显著地刻上张锠之名的重要因素。”

“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展览现场

  张錩由早期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入手,继而揉入意象装饰情趣,尝试不同材质特性,风格为之一转。晚年又侧重于以传统为本,执中鉴西,形式美感、设计巧思均蕴含内敛,作品风貌又为之一变。“细细品味张錩先生的作品,传统为其源流,在承传转换中拓展家学体系;发展即是延续,在创新交融中不断吐故纳新。既纵横捭阖于传统之间,又感悟贯通以当代审美,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中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惟其创新,才使得张錩先生的艺术作品萌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这也正是他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基石。”

  本次展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将持续至5月25日。

张锠的艺术历程

  (一)传统与革新

  张锠先生自幼随父亲学习传统泥塑技艺,后来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了学院派的雕塑学习。在他的艺术实践当中,将“泥人张”的传统技艺,融入了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方法,通过提炼、夸张、想象、组合等手段,从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生动鲜活的素材,将自然形态提升到艺术形态,凝炼出完满而富于变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大自然的形态之美,色彩之美,生命之美,更体现出艺术表达的简约之美,造物的智慧之美。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张锠先生逐步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那就是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当代“泥人张”风格。

  (二)民间与现代

  张锠先生的艺术深深植根于民间,更源于对“泥人张”家学的深刻领悟与体会。但在“泥人张”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上,他并不因循守旧,他认为艺术的发展当随时代,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无论从题材材料形式空间色彩上,他反复实践,大力拓展。

  在张锠先生的艺术实践当中,你可以看到民间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全新视觉体验。在他的作品当中,能够体会到传统“泥人张”技艺手法的神韵,又可以感受到色彩学、构成学、装饰艺术乃至许多国外视觉艺术的影响。他在“泥人张”传统的具象艺术和现代抽象艺术之间,寻找到一座贯通二者的桥梁,一种意象的精神本质,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民间与现代的和谐交织,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艺术旋律。

  (三)家学与开放

  “泥人张”技艺是家传的绝学,而要将这些几代人钻研的心得与社会共享,需要的不仅是教育的热情,更需要开放包容的胸怀。在这一点上,张锠先生一直秉持着毫无保留、互通有无的理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他多年来教学生涯的最佳诠释。他认为,无论是否是张氏后人,只要有志于彩塑事业,都可以将“泥人张”的艺术发扬光大,更好地为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出贡献。在这方面,他既无愧于一名杰出的艺术家,更无愧于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

部分作品

嫦娥奔月

促织

焦裕禄

盘丝洞迷本

双鹤明月

丝绸之路

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阿福

钟馗


编辑:未知

版权声明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0
  • 游人初乐岁华新——中国古代的“游春图”
       纵观中国美术史,有很多以“游春”为主题的经典作品,记录游春盛景,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观念与文化内涵。
    赞 33阅109
    天天关注光明网
  • 中国农民画受邀走进俄罗斯
    2024 年是中俄建交 75 周年。  由中俄人文合作中心、罗斯托夫州政府、罗斯托夫州公众院、罗斯托夫州国家工商会、俄罗斯艺术家联盟、罗斯托夫爱国组办,俄罗斯南联邦大学、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罗斯托夫拉赫玛尼诺夫国立音乐学院、俄罗斯南俄国立理工大学、俄罗斯罗斯托夫国立铁路工程大学承办的“中俄建交75 周年庆暨晚会”在俄罗斯国防南部军区军官之家举行。
    赞 32阅376
    天天关注光明网
  • 墨韵丹青传风雅——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展亮相
    丹青赋彩歌盛世,翰墨流霞绘华韵。日前,“墨韵丹青——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
    赞 28阅225
    天天关注光明网
  • 秦风个人展览《后觉》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
    著名艺术家秦风的个人展览《后觉》,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集中展出秦风在世界秩序剧烈震荡的这5年来的新近创作,包括绘画、雕塑、装置等。
    赞 29阅356
    天天关注本站原创
  • “汾酒杯”重阳颂山西省老年书画作品展在太原太山开展
    深秋的太原天高气爽,风景如画。10月22日,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等单位在太原太山博物馆隆重举行“汾酒杯”重阳颂山西省老年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胡苏平、姜新文、张怀文、郭新民、董耀章、李振寰 刘玉伟等。
    赞 30阅425
    天天关注好艺网
  • “山高水长情自多——王家训写意人物画展”在京开幕
      10月13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朝阳区文联指导,和众集团、酷车小镇主办的“山高水长情自多——王家训写意人物画展”在北京和·艺术馆开幕。
    赞 58阅198
    天天关注新华网
上一篇: 齐白石的北漂日记:名士看不起人 兰芳恂恂儒雅
下一篇:格物 有情:刘旭摄影展在刘海粟美术馆成功举办

导读

“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开幕式现场“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展览现场  2017年5月15日下午,“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现场展出了一百余年张锠的彩塑、陶瓷雕塑等作品,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认为张锠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融合样本”,并可从装饰性风格、颜色的使用以及题材的拓展等三个方面解读。  张锠是中国著名雕塑世家“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毕业并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 游人初乐岁华新——中国古代的“游春图”
  • 中国农民画受邀走进俄罗斯
  • 墨韵丹青传风雅——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展亮相
  • 秦风个人展览《后觉》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
  • “汾酒杯”重阳颂山西省老年书画作品展在太原太山开展
  • “山高水长情自多——王家训写意人物画展”在京开幕
  • 中国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落户山西晋中
  • “‘至美尽善’——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展西宁开展
  • 《弘道养正·当代篆书作品提名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
  • 赵玉芝的艺术创作